本文作者沃尔科格诺夫是俄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他在文中重新评论了朝鲜战争的起源以及苏联在战争初期的作用问题,这在俄国学术界是有代表性的。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在于引用了斯大林与什特科夫、毛泽东的往来电报和信函等档案材料,比较有说服力地证明了苏联在朝鲜战争缘起中的作用,揭示了斯大林考虑朝鲜问题时的种种心态。作者还根据苏联的材料,说明中国领导人在下决心参与朝鲜战争的问题上是有忧虑和反复的,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某些当事人回忆录和文章的说法。
原编者按:
在《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可以读到:“朝鲜战争是南朝鲜侵略集团和美帝国主义者为了消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把朝鲜变为侵略中国和苏联的跳板在1950—1953年发动的一场战争。进攻计划是美国军事代表团和南朝鲜军事当局在1949年5月制定的。”
只有了解了斯大林的档案才能够再现朝鲜战争策划和发展过程的真实情景。这篇文章或许是关于50年代初在遥远的亚洲半岛发生的戏剧性事件的一篇有文献证据的叙述。
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冷战”状态更加紧张,昔日的盟友现在反目成仇了。斯大林明白,今天的美国比苏联更为强大,并且是无法战胜的,所以他表现出自己惯有的谨慎。但是,斯大林却极力煽动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并且以共产国际的思维方式行事,即致力于在全世界最终实现“红色”统治。斯大林通常在中午前来到克里姆林宫,从容不迫地翻阅大量的文件:贝利亚、驻外使节和各共和国党的报告,以及各国通讯社的报道和来自各地的报告等等。战后,斯大林的注意力不仅集中在西方,而且也集中在东方。
在东方,得到苏联支持的毛泽东取得了对国民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斯大林对蒙古和北朝鲜的傀儡也十分满意,受到苏联顾问精心照看的金日成是在这种政治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因而也要因袭苏联的共产主义经验。于是,这位年轻的领袖在寄自平壤的信中,讲述了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并请求斯大林在莫斯科接见他。
当波斯克列贝舍夫走进来收拾厚厚的一叠文件时,斯大林对自己的忠实“仆从”说:
——让贝利亚今晚来报告试验原子装置准备工作的情况。波斯克列贝舍夫匆忙写在了记事薄上,当他转过身正要离去时,又听到一句话:
——让维辛斯基答复平壤:我同意金日成来。应当在更近的地方看看他……时间由我们来商量。
一个半月后举行了会晤,时间是1949年3月5日。晚8时,外交官维辛斯基和什特科夫把朝鲜代表团引进了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接待室。同金日成一起来访的有外务相朴宪永和其他一些高级官员,以及朝鲜驻莫斯科大使朱永厦和翻译文一。朝鲜人胆怯而又虔诚地环视着这位天才领袖的装有橡木墙围的接待室,不时地看看写字台后面秃顶的波斯克列贝舍夫和这两个沉默寡言、中等身材的人。这两个人都穿着同样深灰色的西服,坐在屋角的椅子上。
维辛斯基当时是外交部长,什特科夫上将在1948年成为苏联驻平壤的大使,斯大林实际上已使他成为金日成的首席政治顾问。
经过约半小时的长时间等候,斯大林终于在接待室里接见了代表团。苏联领袖迈着从容不迫的步子从写字台后面走向受到接见的激动的朝鲜人,依次同他们握手并作出请他们在长桌边入座的表示。
会谈长达1小时50分钟,实际上进行交谈的只是斯大林和金日成。什特科夫和朴宪永也讲了几次:是在必要的时候回答一些询问。在礼节性的寒暄之后,斯大林立刻进入了正题,他问朝鲜人民共和国需要什么帮助。
会谈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金日成总是客气地提出请求,而斯大林一般都回答说,“我们给”、“就这么办”、“我们派专家去”、“我们接受派人来学习”,只是偶尔说,“让我们想一想”。
他们商定了军事援助的性质,朝鲜军官在苏联受训的问题,以及发展经济关系及其他问题。会谈没有涉及用武力统一朝鲜南北两部分的问题。斯大林对金日成所提出的军事问题是支持的,只是在还没有弄清谈判对手,没有对朝鲜北方的进一步发展和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前景作出判断之前,这种支持是有一定限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