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宋朝现在成为了一种流行,司马对于宋朝,也是比较偏爱的。司马尤其同意陈寅恪的一句话:ffice ffice" />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经济。
但是如果再推而广之,说出宋朝如何完美,乃至超过唐朝之类的话,司马就不敢苟同了。
更严重的是,鼓吹宋朝超过唐朝,不仅是错误,更是危险的肥羊思维。
因此,司马不得不写下此文,以澄清迷雾。有谬误之处,还请各位指正。
1、宋朝之魅力
首先是政治相对的开明,相对的言论自由。大宋之天下,非皇帝一人之天下,乃群臣,三军,万民之天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杀大臣及上书言事者。士大夫即便得罪皇帝,最重流亡海南岛。(当然这是相对来说的,流亡途中死亡的士大夫也不少)
其次是经济发达。依据飞龙提供的数据,唐朝耕地面积最高估算折合市亩为6亿亩,宋朝耕地面积最高估算折合市亩为8亿亩。唐朝耕地一年一种,最高亩产2石。宋朝耕地一年两种,有的地方甚至是三种、四种。最高亩产达6至7石。农业如此,商业更是发达,“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由此带来两代的财政收入差异也很大,唐朝最高年货币岁入是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一千二百万缗。宋朝最高年货币岁入是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八千万缗。唐政府绢帛收入最高额为740万匹,宋政府细绢收入则高达2445万匹。
第三是人口繁衍及人才鼎盛。史书云:“生民以来,能济登兹者,未有如大宋之隆也。”宋朝人口最盛时突破一亿,即使是南宋时的人口也比盛唐多一千多万。人口远超汉唐,这是大家认可的。
宋朝三百多年,进士登科者十万多人。终宋一代,文臣武将,人才辈出。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包拯、王安石、司马光、狄青、岳飞、辛弃疾、陆游(排名不分前后,随手所写)……数不胜数。
最后是科学及文化之昌盛,火药、印刷、指南等技术都在宋代获得极大的发展。文学和书画艺术也达到一个顶峰。
然而热恋中的情侣往往看不到对方的缺点,即便发现也会把缺点当优点。读史者如果因为偏爱一个朝代也变得盲目,那就不是以史为鉴的明智之举了!
司马偏爱宋朝,所以更以反思的态度解读宋朝,审视宋朝。
这一点,请各位同样偏爱宋朝的历史爱好者理解。如有不妥,可撰文反驳。
2、宋朝之弊端
宋朝之富庶,不但为今人所晓,当时也为周边所知。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鲁迅">鲁迅ersonName>先生说得好:“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宋朝便是一匹肥羊。
对这头肥羊掉口水的,先有契丹,次有女真,末有蒙古,其中还有党项和越南。
孙子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宋朝开国之初,赵匡胤兄弟颇有光复山河的远大理想。可惜兵锋在北方受挫,断送了大名鼎鼎的杨令公。
失败并不可耻,战国时期的赵国以及汉朝、唐朝都曾为游牧民族所困,但他们都能知耻而后勇,反思自身之不足,后来居上,最终取得对游牧民族的优势。
宋朝与契丹议和,议和本身无可厚非。宋朝支付给契丹大笔金帛,这也算了。满清输了鸦片战争,赔款2100万银圆,但这是一次性的,宋朝的赔款是什么概念?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注意每年两个字,这是一把悬在宋这匹肥羊头上的利刃,每年割取若干供契丹享用。
儒家知识分子可以自我安慰是这句话:
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俗话说,长兄为父,既然作了人家的大哥,给小弟点钱花花,也说得过去吧!
真要命的是澶渊会盟之后,宋朝歌舞升平、得过且过,居然毫无卧薪尝胆的气象,直混到女真兴起,又打起了与狼谋皮的主意,结果契丹覆灭,女真的胃口更大,咬下宋朝这只肥羊的半壁江山。
但宋朝依旧能自得其乐于西子湖,直到最凶恶胃口也最大的蒙古出现,一口将宋朝这只肥羊囫囵吞下。
宋朝何以成为一头肥羊?
许多人认为罪在重文轻武,但以司马看来,恐怕只是表象。
宋朝的弊端,在其制度,在其国策。
先说国策,立朝之初,赵匡胤就把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到中央。赋税一律上缴中央财政,入左藏库。随着宋朝土地、人口日益增多,中央财政的收入也越来越多,赵匡胤又另设内库,名曰封桩库,用于贮存金钱绢帛,凡是年终赢余,全部存入封桩库。当时,赵匡胤对大臣说:“当年石敬瑭割让幽燕十六州之地贿赂契丹,把那里的人民也出卖给了契丹。我要积蓄五十万库银,与契丹谈判和约,用这些赎金,将疆土和人民换回来。”
如果说赵匡胤储蓄的目的是为了赎买失地,那么赵家的后人无疑把赎买当作了苟安的手段。
赎买失地、买和平、买苟安,成为了终宋一朝的国策。
再说制度,宋朝始终没有能够将他所拥有的丰富的人才资源、经济资源和军事科技优势整合起来,形成强大的综合实力。
纵观整部宋史,我们发现宋朝内部始终充斥着人事纠葛和扯皮。不管你是范仲淹,还是王安石、司马光,还是狄青、岳飞,只要你想干点实事,不管你是要改革政治,还是光复中华,就有数不尽的人拉你的胳膊,扯你的后腿,乃至最后磨死你为止才肯罢休。
如果只是一、二个事例,可以看作偶然,但是整部宋史都是这样,不得不让人怀疑宋朝的体制是不是存在严重的问题。
3、鼓吹宋朝超过唐朝,不仅是错误,更是危险的肥羊思维。
宋朝在某些领域超过唐朝,这不是问题。但要说宋朝在整体上超过唐朝,这就令人疑惑且担忧了。
澶渊会盟之后,北宋有120多年(1005-1127)可供他休养生息与反思自强,但120多年后女真人面前却是一只更肥硕而更缺乏有效自卫能力的羊。绍兴和议(1141年)之后,南宋有130多年(1141-1279)可供他休养生息与反思自强,但130多年后蒙古人面前却仍然是一只肥羊。
而宋朝政治上的不思进取、军事上的无能,与宋朝经济、文化、科技的发达,看似不可思议,其实正好说明宋朝经济、文化、科技的发达乃是千年中国文明积累发展进步的结果,绝不是有宋一代的原创作品。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弱肉强食的古代,宋朝自甘为一头肥羊,等待他的自然是灭亡之命运。当然你可以说自古无不亡之国,但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科技、拥有庞大的军队及无数优秀人才,却死得如此窝囊的,恐怕只有宋朝一家。
因此,与其说宋朝如何伟大,不如说他是一个败家子,他败坏的是汉以来至唐累积发展起来的华夏文明。
这样看来,鼓吹宋朝超过唐朝,无异于鼓吹中国做一头肥羊?这种自愿为肥羊的思维,真是危险而匪夷所思。
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