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框架结构形式中,三角的稳定性最高,国际政治格局也不能摆脱这个自然铁律。我们看到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如果揭开表相,就会发现,其实都是一个个三角的关系所构成的。 譬如中美俄大三角、中美日、中印巴、中朝韩、中台美小三角等等。也正是这一种不规则且一直在变化的三角关系,在左右着国与国之间的亲疏远近。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违背自然的铁律,若以喜好界定谁是自己的朋友,谁是自己的敌人,则会大大压缩了回旋的空间,让自己在国际政治斗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首先,中国在东亚地区最近让人眼花缭乱的外交“破局”,就是一个撬动大国三角关系的结果。值的注意的是,在过去的这个五月,发生了很多不平常的事。有些事产生的影响,会左右东亚地区未来十年的国际政治气候的变化。中日关系“回暖”的速度,台湾地区政治气候的左转,吴伯雄的“登陆”之旅,中共对其的开放程度,应该说是大大出乎一些人的意料。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对未来东亚政治格局的影响有多深?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利益立场上,都会得出不同的解答。但有一点,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破局”已成必然。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日本、韩国、台湾地区认识到,仆从于美国的政治、军事以及与经济、文化的对抗,损害的只是亚洲相关国家、地区的利益。但相关国家真正要跳出这个历史的局限,除了自身的努力,对历史的反思,仍需要更多的耐性与宽容,狭隘的民族主义注定不会成为未来的主导力量,选择性的“忘却”也会为冲突埋下火种。 单单看日本与台湾地区的转向,我们不难发现这是过去十多年来一个极度扭曲的政策的矫正。或者只能说是从一个“极不正常的状态”回归到“比较自然的状态”。现在如果对这种转变过份乐观,不但与事无益,而且对问题进一步解决设置新的障碍。搞的不好,我们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处于被动状态。譬如“日本军机直航”事件,从日本国内爆炒的程度看,日本急于谋求对化“军事解禁”的心态一览无余。而作为受害国,在日本对历史问题没有作出深刻反省与认识之前,盲目乐观主义只能让悲剧重演。可以说,目前来之不易的希望,是我们多年坚持斗争的结果。 其次,纵观近两年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所面临的并非只是政治上的选择.全球性经济增长衰退的阴影,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中国的战略取向。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整体通胀,主导了石油与粮食价格的一路暴涨,而这种不可抑制的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世界范围经济的动荡。美元一路贬值下来,压迫人了币升值,妄图让以中国为代表的新生经济体为其经济的衰退埋单。而这把双刃剑最终伤害的,不仅仅是中国,美国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经济衰退中去。作为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的经济衰退,一方面推高了石油、粮食、黄金的价格,另一方面直接影响到了中国以强大的出口制造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与出口价格和下降,直接压缩了中国的利润空间。而利润空间的消失,也在增加中国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在这一种情况下,中国谋求“内需式发展”成为必然。问题是,能避免经济硬着陆的“内需式发展”,因为相对购买力的低下而一直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撑点。相反,居高不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又刺激了新一轮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种上涨,引发的是居高不下的通胀率。以石油、粮食等为代表的整体通胀进一步限制了国际的贸易。而美国以高企的黄金储备支持美元贬值,无形中放大了整体通胀的恶果,这是一种新型的洗劫国际财富的方式。所以,不要简单的看待今年中国黄金产量超过南非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同样,对于中国来讲,巨大的制造机能对能源的需要,必然要与美国等民主西方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界定战略利益。 在这一种情况下,构建亚洲经济共同体,维持区域内经济间的合作,对抗外来金融风险就成为必然。作为“94广场协定”的受害者,相信日本政府对美国的这一手段深有体会。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置身事外,这一次日本本想趁火打劫。然而事情的发展并非如此简单,越南政府的面临破产,也许会昭示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的到来,这一次,对日本和中国的危害则远远大于98年那一次。中国经济如果说陷入困境,靠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维持了十几年的日本经济也不可避免的会陷入到衰退中去。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政治与经济的割裂,损害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利益。 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日本究竟能不能做“亚洲的英国”,相信小泉的行动已经得到了最好的答案。而一切政治活动服务于经济的现代世界交往规则,要求日本不得不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政治问题。在可以预见的相当时期内,中国与日本的合作与斗争仍将继续。
再次,对于台湾问题,我们早就主张在武力威慑是保证政治谈判的基础。从目前情况看,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个方面,我们的经济和军事做的相对出色一点,文化上两岸还是有一点差异,政治上存在的问题最大。但是乐观的看,只要能解决这四个问题,两岸走向共荣不是什么太难的事。胡总的“搁置争议、建立互信”基本上给两岸指明了方向,交融是一个过程,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耐心与信心。两岸和好,美国人心中最难受。相信这一条路,走起来也不会放么的平坦,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信心走下去。国内有些人上眼药水,提议发“中华台北”名义加入世卫,我看这就不好。我们应该警惕一些借此炒作“一边一国”的图谋。就凭马英九这辈子不统一的誓言,我们也不能把斗争想的太简单。 台湾的未来肯定在大陆,这一点毋须质疑。现在所需要解决的,不单单是政治取向、军事和解,人员交流,文化认同的问题。两岸的快速靠近,我们还要警惕美国势力的影响。可以肯定会有反复情况出现,而两岸如何抓住机遇,建立互信,放下刀兵,都是台湾执政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江西、福建等地的飞弹我们可以渐次撤除,问题是面对大陆的善意,台湾是否会放弃对美军购?是否会以两岸人民的福址为先,精简兵员,拒绝外购武器,真正的走向和解?这些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再次看朝鲜半岛,韩国的执行管先生在美国收下了牛肉,换取戴维营的一夜春梦,回到国内却消化不了;跑到日本搞日韩亲善,让国人指责又出卖了独岛;实在不行,想到中国捞一把,无奈让人批了个脸黑;对朝鲜武力攻击言论,让朝鲜半岛重新陷入危机之中。一百多天就搞的全国鸡飞狗跳,民众与政府走向极端对抗,真的让人不能不服!这件变化,让我们从侧面看到了小国寡民的狭隘心胸。朝鲜半岛的危机让韩国不得不低下头来求助于中国,中国的不不待见更让其心中五味杂陈。 那么,中国对日本的“和”,台湾的“让”,韩国的“威”,到底想要什么呢?看一看马晓天在亚安会上的发言你就会清楚。美国以军事手段重压,以经济手段妄图摧毁中国所带来的“危”,中国正在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把它转化为“机”!什么“机”?就是对西太平洋地区主导权的“势”的确立。中国若想真正的破解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势”,就必须化解这一地区国家、地区间的危机,真正的做出老大哥的样子来。也只有真正取得话语权,中国才能从实质上解决台湾问题。 最后,我们看到,并非战争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若没有了战争的威慑力量,所有的问题都不会得到解决。以中美日、中朝韩、中美台三角关系为基础的东亚地区战略格局将不可避免的发生改变,地区的稳定来自于三角的重新定位。保持中美俄大三角的平衡,调整东亚地区小三角,是取得回旋余地的关键。 盖茨说,太平洋这么大,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盖茨先生,不好意思,这次我们真的要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