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
炒作“中国威胁论”,在近些年已经成为美国政客造势宣传以及其军方争取费用的依据。进入今年以来,美国海军一再宣传其潜艇建造速度落后于中国,英国为重建“帝国强大海军”也渲染中国潜艇力量增长速度空前。摒弃政治偏见而纯粹从军事角度来看,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水面舰船对西方还构不成有效威慑,只有潜艇能充当海上吓阻外敌的一种“撒手锏”。目前中国海军要建设真正意义上的“蓝水海军”,除了适当发展航空母舰等大型水面舰,战斗力的核心还是常规潜艇和核潜艇,这确是历史、现实和今后的需求所昭示的方向。
潜艇作主力以弱胜强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都说明,对于没有全程空中掩护的海军来说,潜艇是最好的战略性武器,它可以在水下远航巡弋并隐蔽接敌突然发起进攻。新中国建立初期,便确定重点发展潜艇,并于1954年利用苏援建立了第一支潜艇部队——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从50年代起直至今天,国内军用造船工业研制和建造舰艇的重点也一直是潜艇,并已推出了四代常规潜艇和两代核潜艇。
潜艇在潜航时要承受巨大压力,对艇身钢材质量的要求远超过普通舰船,所载设备又需要完整配套的工业体系保障,因而世界上能造水面舰船的地区有几十个,能研制潜艇的不过十余个。如南韩和台湾都有发达的造船工业,至今仍不能独立制造军用潜艇(韩国也只是引进他国部件和技术在国内组装)。中国领导人在建设海军之初就确定不能依赖于向苏联采购,一定要立足于自己制造,建立本国造船工业的同时便开始制造潜艇。
1953年6月4日,中苏签订了“六四”协定,苏联对华转让有40年代水平的w级(613型)常规潜艇的建造权,并提供成套器材设备和设计图纸资料,中国随后在江南、武昌两个造船厂装配制造。从1957年10月到60年代中期,中国仿造出编号为03型的21艘潜艇,不过许多部件还购自苏联。1959年2月4日,中苏签订的“二四”协定后,中国又开始仿制苏联50年代水平的R级潜艇,编号为033型,大批量生产直至70年代末。03型和033型为中国制造的第一代常规潜艇,生产上百艘还曾出口,至今在海军已全部退役。
60年代初苏援中断,国内在033的基础上研制035型,这也是中国生产的第二代、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潜艇。由于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长期停留在50年代苏援的水平上,035潜艇于1969年10月开工后连连遇到难题,直至1974年才交付使用,此后又要针对其毛病不断大改,直至90年代初推出035G才基本可靠。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因科研和工业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相继推出了039型(“宋”级)和041型(“元”级),成为国产的第三代、第四代常规潜艇。在第二代潜艇性能严重落后,第三代、第四代潜艇又不能有效服役之前,1996年之后的十年间,中国还从俄罗斯购买了12艘“基洛”级潜艇。
在发展常规潜艇的同时,从1958年起中国又看好国际上刚刚服役的核潜艇。从1968年起,国产攻击型核潜艇开始研制,编号091,于1971年下水并在3年后编人海军现役。不过据原海军司令员刘华清的回忆录称,直至80年代初该艇因技术不过关还停在码头上,形不成战斗力。经过攻关,80年代末中国研制成第一艘可水下发射导弹的战略核潜艇,编码为092型。第一代核潜艇技术水准较差,据西方公布资料称,091型只建造4艘,092型只制造了1艘。进入新世纪后,国产的攻击型核潜艇093型和战略核潜艇094型开始服役,这种国产第二代核潜艇终于具有了可靠的战略威慑能力。
中国海军的建设和投资始终以潜艇作为头号主力,确是根据国家实力和作战预案所确定的惟一正确的发展战略。从50年代直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面对的主要海上对手都掌握空中优势,战时想以水面舰艇与之对阵肯定会成为空中打击的活靶,只有以潜艇隐蔽攻击才有制敌希望。尤其是在对台湾可能的作战中,对抗强敌干预和实施封锁的最有力兵器也是潜艇。水下唱“主角”、水面唱“配角”这一海军建设模式,过去就是弱势海军挑战强大海军的基本方式,二次大战中的德国对抗英美、战后的苏联对抗美国均是如此,中国海军想完成自身的战略任务也离不开这条道路。
实现“第二次战略打击”
中国为自产的潜艇编号,常规潜艇从“03”起向后以单数编号,核潜艇从“09”向后依次编号。有意思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潜艇的型号却以华夏古代王朝相称——将035称为“明”级,将039称为“宋”级,对092称为“夏”级,对093称为“商”级,对094称为“晋”级,对最新出现判定为041的潜艇称为“元”级。
号称国际军事权威刊物的《简氏防务》于去年12月17日发表文章披露,美国海军早在十年前就视中国潜艇部队为俄罗斯之外“最大的挑战”。此前,美国认为中国海军潜艇的数量“相当可观”,早在70年代就形成世界第三大潜艇部队,其技术和性能却“都比较落后”,战时很难构成实际威胁。从90年代后期起,中国新购买的俄罗斯“基洛”级潜艇与自研的常规潜艇和核潜艇陆续服役,才对美国、日本海军形成“真正挑战”。
潜艇作战的威力,主要在于其隐蔽性和远航能力,中国过去的潜艇恰恰存在着噪音大易被发现和难于远程潜航这两个弱项。过去美国方面曾夸张地讽刺说,中国潜艇从海南岛的军港一出航,设在西贡的监听站就能听到。这么远就会暴露自身位置的潜艇,战时几乎无法接近敌艇队,很容易成为遭猎杀的目标。中国潜艇过去又没有水下供氧即AIP系统,水下航行一段又需上浮航行充电,这不仅极易暴露且难以在水下长距离航行,通常只能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内活动。
90年代中俄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俄军购成为改善解放军武器装备的重要手段。苏联于80年代设计的“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被视为世界上静音效果最好的常规潜艇,有“水下黑洞”之称,很快被解放军海军看中。1996年中国购进两艘俄罗斯的标准出口型“基洛”877EKM型,2000年又购买了两艘更先进的636型,至2006年又有8艘636薪型艇陆续交货。据说新购买的8艘“基洛”艇携带有可怕的3M54E“俱乐部”潜射反舰导弹,并加装AIP系统,是中国“水下狼群”最令美国人担心的杀手。它接近舰队几海里时才有可能被发现,其攻击手段除传统的鱼雷外,还可在100多公里就发射导弹,对航空母舰等大型水面舰能造成致命打击。
近些年,美国海军情报中心通过各种手段一直密切“盯梢”解放军潜艇部队的最新发展。据其所称,中国潜艇的制造数量和新艇的种类推出都在世界上居第一位。10余年来,中国每年制造3~4艘潜艇,包括20艘以上的039“宋”级、3艘093“商”级核潜艇、2艘094“晋”级核潜艇。美国国防部公布的2008年度《中国军力报告》的统计数字是,中国共有57艘潜艇,其中2/3已是近年下水的新艇,今后5年内还可能实现全部换代。
美国通过侦察卫星的拍照,于1994年最早发现了武昌船厂制造的北约称作“宋”级的039型潜艇。此艇外观模仿法国的“阿格斯塔B”型,性能与原来只有国际五六十年代水平的035型相比有了一代的跨越。2004年7月,美国五角大楼又首先对外宣称中国已开始装备新式潜艇“元”级,其外形是从“基洛”级演化而来,显然是掌握了其技术并且已经国产化。他们认为,该型潜艇不仅静音效果好,而且已具有“远程打击能力”,所配备的C一802型反舰导弹和潜射巡航导弹可攻击数百公里之外的目标。
最引起美国为首的西方关注的中国潜艇,还是具有全球远航攻击能力的093型和载有战略导弹的094型核潜艇。据美方估计,至2010年中国可能建成5艘094级,可以有效形成水上的“第二次战略打击”力量。有了这些装备后,中国海军就再不会像过去那样守在邻近港口的近海中,将最终完成“从领海走向大洋,从浅水走向深蓝”的战略性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