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国石油大王暴起暴落的故事
2003年十月23日清晨五时许, 东西伯利亚上空一片漆黑。某石油基地附近一个机场,被灯光照得通明透亮。由莫斯科国安局派出的一个特勤小组十来个人,戴著面罩,全付武装,分别蛰伏在机场内两部厢型卡车内。首领一声号令,让久等的冲锋队员从瞌睡中震奋起来。俄顷,一架漆有尤科斯石油公司褐绿两色三角形标志的小型喷气机,缓缓下降。卡车在机场地勤人员的配合下,冲向尚未停稳的飞机。前后机门一打开,持枪的队员立即冲入,对所有的人喝令「不许动」。飞机里的一些彪形大汉还没有来得及打开机内保管室拿到自己的武器时,就被突然出现的枪口瞄著。一切都已太晚,只好束手眼看他们的科老板戴上手拷,被带下飞机。次日全国报纸的头版,都出现了『俄国石油大王因被控欺诈和逃避巨额税款就擒』的通栏大标题。随行的保镖头目、公司安全主管,同时落网。他正因涉及多桩谋杀案而遭通缉。
2005年五月31日,柯氏终于因历年偷税积累共达十亿美元及其它欺诈等等不法行为,被判徒刑九年。其市价300亿美元的尤科斯收归国有。 其实,从商前的柯杜科夫斯基,不过是一个口袋里只有零用钱的大学
生。1986年23岁时,柯氏与同学合伙,在就读的大学校园内开了一个咖啡店,十分成功,从此经商。他的合伙人来头非同小可。父母皆在苏联国家银行担任高级主管。以此为本钱和靠山,在随后几年寡头大闹红色江山的全本演义中,科氏脱颖而出,2004年成为俄国的首富和全球第十六巨富。可是,在普京的反制下,片刻之间,成为阶下囚。他的副手是犹太人,因而得以逃往以色列隐藏起来。在普京的铁拳之下,一众漏网的寡头,散布在西方都会,不免鸣冤叫屈,指责俄国是「人治」,不按法行事,不民主,审判不公,等等。普京却不为所动。本书作者指出,俄国司法单位的确有粗鲁和不按法行事之处,而这些寡头大概也忘记了自己发家的过程。这倒不失为持平之论。
石油成为普京手中的武器
普京上台近十年的励精图治,使俄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出口量呈直线上升。与此同时,它的国际价格节节高攀。这对普京来说,实在是幸运的巧合。既推动了国内的生产,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国内人民收入分配所得成倍增加,以城市居民为例,平均月收入折合美金,从苏联解体后的$80 增加到$640。按实际购买力,消费者购买所得,纯增一倍半。难怪普京在国内普受拥载。国外则赚进了大量的外汇。俄国的外汇储备(2008年六月计)已达4,907亿,仅次于中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普京已实现了就任总统之前在其学位论文中所透露的鸿鹄之志。
国际能源本来一直短缺,供不应求。目前再加中国和印度现代化运动的猛进,使世界对能源产品的需求关系,日益紧张,不能不更加依靠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俄国的天然气储存量和产量都超过中东,成为世界最大的供应者,可谓奇货可居。这对欧洲而言,尤其显得严竣。欧盟所需石油的三分之一,天然气的40%,由俄国供应。附图中那蛛网般的油管和气管,从俄国分途奔向欧盟各国,就像一根根氧气管,插到鼻孔中,或者像绞索,套在脖子上。由于俄国对这些管道有完全的控制,它可以决定用户称其为氧气管还是绞索。
2006年冬,乌克兰新选出的总统倾向西方。他的某些作为,俄国认为是有意与它过不去,输往那里的天然气管立即成了绞索。俄国甚至借口技术问题,把输气管稍许关了一下,让乌克兰体会停输或减输天然气的味道。乌克兰立刻感受到切肤之痛,因而不能不在政治交往中,收敛一些 。
乔治亚战火中浓烈的石油味
最近俄国与乔治亚之间暴发战争,欧盟不假辞色地遣责俄国,并扬言要对俄国实施经济制裁。可是在斟酌具体作法时,却拿不出可行的方案。为甚么?俄国已表明,欧盟如果出此下策,将自食苦果,俄国就要关闭油气管道。从此,27个成员国,在盟全体会议上,议而不决,制裁之说,不了了之。目前正当盛夏,油气一关,卧室变火炉。欧洲人吃得消吗?更遑论汽车抛锚,工厂停车。
美国虽然没有依靠俄国进口燃料,但是俄国对欧洲的关管之议,将给国内汽油价格的的影响,也是难以承担的。这就是普京敢于在高加索地区,向西方拍桌叫板的原因。
核武器威力强大无比。但是,它的使用效应从来是「全或无」。任何一方只要触动了它的按纽,立即遭致对方的毁灭性报复而同归于尽。因此,拥有核武的国家,只能说,不能用。可是,石油和天然气不然,作为威吓的手段,有很高的实用性。针对威吓对象,可以整体或个体地,短暂地或长期地实施。让对方的经济立产生不同程度的瘫痪,除非不依靠它。
据此,西方正在考虑另建不受俄国控制的油管。一个方案是从中亚产油区经里海底,与已脱离苏联的阿塞拜疆的巴库管道系统会合后,进入乔治亚,然后南下。俄国也深知其中的战略意义,而百般阻止,坚持中亚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向外输出的油管,保持历来经由俄国国土的原状。
由此可见,不论中亚来的,或巴库已有的石油和天然气,都必需聚过乔治亚南下进入欧洲。所以乔治亚已成为卡住欧洲命脉的咽喉之地。这正是乔治亚这个弹丸小国,引起俄国和西方虎视眈眈,甚至开打的原因。这一场斗争,还将持续下去,究竟鹿死谁手,世人将拭目以待。(全文完) 作者刘钟毅为中国旅美作家及医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