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给国人心态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它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强国梦。读了《环球时报》上周发表的阎学通教授《国家最崇高目标不是致富》(以下简称“阎文”)一文,笔者很快就联想到了“强国梦”的话题。阎文不仅有着强烈的强国梦色彩,实际上也是按照世界第一强国的逻辑来设想中国发展目标的。
阎文认为,国家的最崇高目标不是在于积聚财富,而更应该将财富运用到提升国家能力上。笔者同意这一观点,但认为在如何运用财富方面,阎文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崇高的国家目标,即保证公平与正义。没有这一点作为基础,或者说这一点是弱项,其他的诸如阎文提出的提升军事、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的能力,全都是空话。
现代国家走到今天,强大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不就意味着绝大多数老百姓都能过上幸福生活吗?这是最根本的,也应当是国家的崇高目标。由于这一目标主要是由政府来实现的,因此,老百姓认同一个政府,就是取决于这个政府能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老百姓的利益,能不能坚守公平与正义。
强国之强,不仅仅在于军事的强大,经济的强大,更在于有一个公平正义的体制,有了这样的体制,就能够有效地将财富转换为国家能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能够让绝大多数老百姓享受到普遍的幸福。没有一个公平正义的体制,强大就是虚弱的,是短暂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如果放弃了在公平正义这个最关键问题上的比较,得出的结论就会出问题。比如阎文中说,“2008年俄罗斯进行的俄格战争所显示出来的那种战争能力水平,却是日本、西班牙和加拿大都不具备的。加拿大和巴西的排名都在印度之前,然而人们的常识是,2008年的印度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远大于这两个国家。”对绝大多数普通国民来说,恐怕更重要的并不是俄罗斯、印度有什么影响力,而是日本、西班牙、加拿大的民众要远比印度、俄罗斯民众过得更安稳、更幸福、更舒适。没有了民众的安稳、幸福和舒适,有那样大的国家影响力又有什么用呢?
没有百姓幸福,就不会有持久强大的国家
有些人可能会说,没有国家的强大,老百姓能得到幸福吗?这个问题其实应当反过来问才对。没有老百姓的幸福,何来持久强大的国家?笔者认为,这是不应本末倒置的。历史上因为本末倒置而强大一时、称霸一时的国家最后倒台完蛋的并不少。
日本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两种发展道路就是一个典型。阎文以当前“日本长期GDP世界第二,却从来不是世界第二强国”为例,来说明什么是衰落,什么是富而不强。但在笔者看来,这恰恰反映了阎文对“强大”意义认识的模糊。不少中国人看日本都是先看经济,比如日本的经济现在是负增长,在发达国家中可谓表现最差,且10多年来好像从来没有过真正的、实质性的持续增长。
然而,我的一位在日本生活了20来年的朋友不是这样看日本的,他最近从日本回来,说日本人的日子过得虽然有些紧巴,但社会很稳定,因为日本有良好的、公平的福利保障。无论是街头的流浪汉还是百万富翁,所有国民都能享受到同样的医疗服务,都有一定的养老、失业保险,这个社会就不大可能发生动乱,即便是股市暴跌,即便是失业增加,即便是工资多年不动甚至减少。试想一想,如果日本的分配体制很不公平,日本人能有那么团结一致的奋斗精神吗?多数日本人会认为自己所处的是一个“平等社会”、“无阶层社会”吗?日本社会能平平稳稳地度过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多次经济危机吗?这不是强大又是什么呢?在2007年的一项对全球12个主要国家的3万普通民众的调查中,恰恰是看似衰落的日本的国家形象位居世界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