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厅组建了一支由陆海空自卫队计算机专家构成的5000人左右的网络战部队,主要任务是进行反黑客、反病毒入侵,同时研制开发可破坏其他国家网络系统的跨国性“网络武器”等。
两军对垒,突然间“红军”作战指挥中心的系统显示屏上布满雪花,通信网络和指挥骤然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
危急关头,“红军”的通信网络保障部队立即调集网络高手向“蓝军”的通信指挥系统实施远程攻击,不到3分钟,“蓝军”的强电磁“堡垒”瘫痪……
这是今年初在兰州军区某通信网络管理中心的一次网络战争演习。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攻防战争正在互联网上真实上演。
2007年4月底到5月中旬,北约成员国爱沙尼亚遭遇3波大规模网络攻击,总统府、议会、政府各部、主要政党、媒体、银行和各大公司的网站悉数瘫痪,被迫关闭了与外界的链接;
2008年5月30日,一名黑客成功入侵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网站,并更换了这个网站刚刚发布的一条头条新闻……
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人体,那么网络就好比是神经系统。网络战就是通过麻痹、瘫痪这个系统,使得国家机器无法运转。网络战实际上已成为一种变相的突击样式,起到了与火力突击效果相同的作用,成为直接毁伤敌人的强大手段。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军队网络化的发展、战场网络化的形成,现代作战指挥系统把各指挥、预警、作战以及情报等有机联系起来,通过战略通信网、战役通信网、野战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战场中枢系统。同时,也成为最为敏感的网络神经。
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协议和结构以及网络管理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漏洞,使得网络攻击成为可能。美国著名军事预测学家詹姆斯亚当斯在其所著的《下一场世界战争》中预言:在未来的战争中,计算机本身就是武器,前线无处不在,夺取作战空间控制权的不仅仅是炮弹和子弹,而且是计算机网络里流动的比特和字节。
夺取并掌握“制网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悄然拉开序幕。实际上,这由不停运动着的0和1组成的庞大数字河流,已经成了军队纵横驰骋的又一块新大陆。
网络战争的现实威胁
人们真正关注网络战始于1988年11月2日,当晚,美国国防部战略C4I系统的计算机主控中心和各级指挥中心相继遭到计算机病毒入侵,共约8500台军用计算机感染病毒,其中6000部无法正常运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亿美元。这起由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23岁的研究生莫里斯制造的恶性事件,向人们展示了网络战的基本方式和巨大威力。
首次把网络攻击手段引入到战争中并发挥作用的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开战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到伊拉克,将其从法国购买的防空系统使用的打印机芯片换上了染有计算机病毒的芯片。在战略空袭前,又用遥控手段激活了病毒,致使伊防空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程序错乱,防空系统的C3I系统失灵。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网络战的规模和效果都有增无减。南联盟使用多种计算机病毒,组织“黑客”实施网络攻击,使北约军队的一些网站被垃圾信息阻塞,部分计算机网络系统一度瘫痪。北约一方面强化网络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实施网络反击战,将大量病毒和欺骗性信息注入南军计算机网络系统,致使南军防空系统陷于瘫痪。
美军战略司令部司令凯文希尔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美国军用网络正遭到黑客围攻,而黑客的目的是盗取敏感的机密资料。美军网络每天面临超过100万次“打击”。希尔顿认为美国网络和信息系统不仅面临恐怖组织的威胁,也是其他国家觊觎的目标。
在无休止的巴基斯坦与印度冲突中,网络战袭击一直是两国间主要的“军事行动”。2002年夏天,一个名为“G力量”的巴基斯坦黑客组织侵入了印度国防部网站,假称印度国防部声称支持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独立,并在国防部网站上设立色 情链接。事件发生以后,印度国防部网络管理员用了8个小时的时间才破解了巴基斯坦黑客更改的密码。2003年元旦,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黑客又以电脑病毒为武器展开激烈的网上“厮杀”,结果殃及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数十万台电脑。
中国在网络战中也不能幸免。今年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后,“藏 独”分子和境外势力也瞄准了华人网站。为达到破坏的目的,他们不惜采用各种方式发起攻击。MSN“红心中国”发起网站、反CNN网站和海外爱国华人的网站先后遭到攻击,导致其无法正常登录和访问。
网络攻击愈演愈烈,阻止基础网络被毁,保障数据安全运行,成为所有国家当前不得不面对的严重问题。
没有硝烟的战争更为激烈
和那些血腥的杀人武器相比,网络武器似乎是“无害”的。即便是一场全面的网络攻击也不可能造成像一次常规空袭或地面入侵一样的伤害,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美国马里兰州巴尔迪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迈克尔沃霍斯(MichaelVlahos)认为,在政府之间出现争端的时候,网络战争可以成为一种“很棒的”没有人员伤害的警示方式。
然而,网络战争带来的损失却是巨大的。美国2000年2月7日的黑客事件,使8大网站瘫痪24~72小时,CNN的100万网民阅读网络新闻受阻,Amason的820万注册用户无法购书,3天总损失高达12亿美元。
据美国2006年发表的一项报告称,美国国防部计算机系统上年度遭到黑客袭击的次数总和达21124次,平均每次抵御攻击耗资150万美元。为对付黑客,美国国防部每年要付出300多亿美元的代价,比当年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花费还要多。
不仅仅是经济损失,随着各国对计算机系统依赖的日益增加,一场成功的网络攻击的代价也和空袭与地面战斗一样,会以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失来衡量。
美国国土安全部所作的一项研究发现,电动发电机可以被黑客攻入导致发动机自毁,这样就增加了从大规模实体损害到临界基本设施的威胁。
美国陆军指挥和总参学院的汤姆斯温格菲尔德(ThomasWingfield)说:“现在网络武器正在提高武器的大规模杀伤水平。”
与网络攻击强大的力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行的国际法还没有相关的管理条例,比如像计算机病毒和阻绝服务攻击该不该算在类似催泪瓦斯和泰瑟枪等“低致命武器”的范畴内?
正因为如此,温格菲尔德提出,人们也应该像禁止化学和生物武器、以及毒气弹和激光致盲武器一样禁止网络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