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2008年7月4日消息:中俄将重谈运输机合同,俄方建议增加4.55亿美元。根据中俄两国在2005年签署的一项军售协议,中国将以10.45亿美元的价格购买34架伊尔-76MD军用运输机和4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这项军售协议是时任中国国防部部长的曹刚川上将率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于2005年9月5日访问俄罗斯期间签署的。
这笔单子可不算小了,但老毛子的胃口更大。军售协议签署后墨迹未干,俄方就以这些飞机的生产地由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迁往本国境内,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为由,要求中方将合同价格提高至15亿美元。对于俄方出尔反尔的做法,中方自然不能接受,一时间双方相恃不下,陷入僵局,致使这项军售协议于2006年已实际冻结。
中国向俄罗斯采购大型运输机和加油机的军售项目是从2001年开始运作的,至今已经8年了。8年的时间,一位10来岁的黄毛丫头也出落成18岁的妙龄秀女了,可8年间中国连一架大机也没有得到,可以说是颗粒无收。我们挨洋人的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尝足了受制于人的滋味,“大预”的教训至今让国人记忆犹新、耿耿于怀。老毛子是瞧准了中国急需大飞机、自己一时半会儿又造不出来大飞机,才敲我们的竹杠的。
这就是中国没有大飞机尴尬!但中国没有大飞机的尴尬远没有就此完结。
中国空降兵本是国家空中战略突击力量。但由于受空中投送能力的限制,长期以来,中国空降兵只能以轻装步兵为主,一度被外军戏称为“空军中的步兵”。技术催生战术。俄制伊尔-76大型运输机的引进,某种程度上带动了中国空降兵的大发展,但数量实在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空降兵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人们普遍认为,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对中国的一次综合性大考验:考验了中国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考验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考验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积聚的成果和财富。大仙贝贝以为,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也是对中国战略空运能力的一次大检验。难道说不是吗?许多人注意到抗震救灾行动中我国运输直升机数量不足的问题,而却很少有人关注我国固定翼大型运输机运能缺失的问题。
新华网2008年6月19日消息:我军动用8架运输机举行首次航空战略投送演练。6月18日,我军首次组织的航空应急投送演练在华北某机场成功举行,参加演练的有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空军某航空兵师和地方航空公司等单位,共动用军地各型运输机8架,伊尔-76大型军用运输机自然不会缺阵,成建制投送一个加强营和特种大队指挥所以及伞兵突击车、雷达车、通信车、侦察车等装备。中央军委主要领导郭伯雄、徐才厚、梁光烈、廖锡龙等四位上将一同观摩了演练,此次演练的规格之高、重视之大可见一斑了,而且这次演练是在抗震救灾行动最紧张的时刻实施的。演练结束后,郭伯雄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这次演练是一次重要的战备训练活动,是我军运用军地航空运力投送应急兵力的一次有益尝试和探索,对加强我军战略投送力量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郭伯雄强调,战略投送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军队实施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必不可少的力量支撑。航空投送能力是战略投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快速、高效、远程的特点,对保障部队快速反应、应急机动,在更广阔的空间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需要军地双方团结奋斗、不懈努力。
早在2005年10月4日,大仙贝贝就写了一篇题为《中国战略空运力量亟待加强》的博文指出:“现代战争具有突发性强、节奏快、强度大等诸多特点,特别是物资耗费巨大、时效性要求极高,远非传统战争可比。因此,武装力量的快速部署,武器装备的快速投送对夺取战争主动权就显得意义非凡了。从某种角度上说,战略空中运输力量是现代战争决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纵观中国军队目前的战略空中运输能力还是非常薄弱的,远远不能满足未来战争的需要。中国军队的空中运输机群以国产运7、运8为主;此前中国从俄罗斯购入了不到20架的伊尔76运输机,其中还有数架改装成了空中预警机。”中国战略空运能力缺乏的窘境,正是由于大飞机的缺乏造成的,截止到目前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观。
大飞机是中国几代航空人的梦想,不!应该说是十数亿国人的梦想。曾几何时,由于经不住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并由于战略上的短视,“运十”半路夭折,终成中国航空人乃至中国人永远的痛。“先小后大”,“先支后干”,走渐进式发展之路符合中国航空工业的现实国情。到今天,轻型运输机(运十二)已飞出国门多时,中型运输机(运七、运八)已在军中效力数年,支线客机(新舟、翔凤)也已羽翼渐丰、有了点眉目,中国发展大飞机的时机业已成熟,大飞机立项了、大飞机公司组建了!但在是否发展大飞机的问题上国内尚存嘈杂之声,什么造飞机不如买飞机呀,什么“借鸡生蛋”更省时省力省银两呀,这其中有些人是伤疤未好就忘了痛、吃一百个豆儿不娴腥的主儿,但有些人的居心就着实值得怀疑了,不排除他们的“使命”就是要扰乱中国大飞机的研发进程,继而整垮中国的航空工业,然后就可以哆哆嗦嗦地从“主子”那领取肮脏的赏金或者绿卡什么的了。
让我们从梦想回到现实中来吧。中国自己的大飞机造出来非得十年八年不行,有人立下豪言壮语说中国的大飞机有五年就成,那当然是再好不过得了。但在我们自己的大飞机造出来之前,我们还得买,而且不是想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甚至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儿。我们买赎的不仅仅是中国战略空运能力的缺失,也是在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失误买单,更有对中国航空工业大发展的无限期待。中国只有自主研发成功大飞机,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才能真正实现战略空运能力质的提升,才能昂首挺胸迈入世界航空强国的圣殿。 2008年7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