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考量?这一是出于我们自己的战略考量,二是在战前,我们得到了一份日军侵华的作战计划.获得这份作战计划的人叫贾存德,他本人并不是情报人员,而是孔祥熙手下的一个老乡学生兼部下,是孔祥熙旗下的中央信托公司的一个职员.
贾存德在获得作战计划的同时,还获得了驻沪日军绘制的南京上海地区的地图和他们标出的我军的布防情况.这些东西都通过孔交给了国军的参谋部门.国军的参谋们根据这些资料推演了日军将来在上海南京地区的可能行动方案.
战争暴发后,日军的行动正好印证了贾所提供的情报的真实性.这样孔祥熙就更加的器重这个贾存德了.在国民政府西迁之前,孔就交待贾,留在上海继续探听日本方面的行动.
在1938年初.贾探听到日本方面有一个叫萱野的人从东京来,据说身负特别任务.这位萱野在日本也算是一位财阀.
贾存德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这位萱野还有日本驻上海的特务机关长松本.萱野是个中国通,不但会讲日本话,早年还参加过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而且当过孙中山的副官长.
萱野见到贾,得知贾是孔祥熙的人,于是对贾猫哭耗子般地诉说起来,说中日两国本是兄弟,现在发生了战争就象是"箕豆相煎"是"阋墙之争"等等.他愿意为了两国的和平奔走,为两国人民谋利.等等.
贾得到这些信息,带着萱野的亲笔信,于是经香港到武汉找到孔祥熙.孔祥熙曾经当过中国留日青年会的会长,在日本有一帮朋友,也认识这位萱野先生,对日本也有一些了解.
孔听说日本方面希望和谈,非常高兴,但又不放心日本的诚意.他交给贾一份密电码要贾返回上海继续和萱野等人周旋.他特别关照贾,要搞清萱野后面支持者是谁,他到底是个什么来头.同时告诫贾,和萱野等人的交往一定要保密,如果出现意外,孔是不会承认他是幕后指使,更要通缉贾.贾表示明白.
贾回到上海后,萱野向他提出了日本的和谈条件.总的来讲是两条,一,蒋介石要下野,二,共同防共.贾把这两条电告还没有迁到重庆的孔.孔当即回电反对第一条,声称要蒋下野,他对和谈无能为力.日本回应也非常快,声称第一条是高宗武代表汪精卫等人提出来的.既然孔反对,他们也认为没有必要坚持,于是取消了第一条,改成了经济合作.
消息传回武汉后,孔表示不日将派马伯援到香港和萱野谈和平的问题.马伯援和萱野也是私人朋友,也是留日学生,在国民政府中并没有担任什么公职,只是民间组织留日青年同学会的会长.
马伯援到香港的时候,国民政府已经迁到了重庆.萱野和松本也到了香港.谈判先是由马伯援和贾存德和日本人谈,后来又加了居正老先生的太太来一起谈.这个居正和萱野也是朋友,他们在日本流亡的时候曾经把自己的小孩寄养在萱野家.
日本方面提出他们的条件,中方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中方的条件就是休战,撤兵,双方恢复到七.七事变前的状态.
日本方面当然不能接受这样的条件.萱野等人知道军方不会答应这样的要求,但也不无奈,只能用拖的办法来搪塞.而中方则坚持不退.而且声称这是谈判的最低条件.萱野又不想一下就谈崩,他还是希望找到一条通路实现他心目中的和平.
这期间,因为马伯援和冯玉祥的关系十分密切,而此时冯玉祥在重庆则对孔的这些"和谈"行为大加抨击,孔担心惹出别的事非,特召马回了一趟重庆.但没多久,他又突然回来了.原来汪精卫突然失踪了,相信他已经独自投向日本.这时他带来的任务就不再是和日本人谈判而是设法阻止破坏汪精卫组织政府,并从侧面暗示日本,如果他们支持汪精卫成立政府将会促使中国长期抗战争,而不利中日纠纷的全面解决.
萱野得知汪精卫出逃后就中止了和马伯援等人的谈判,并找借口返回上海.
不日贾存德也返回上海.孔祥熙派专人给萱野送来一封信.信的大意是,七.七事变后,希特勒责成他的驻日与驻华的大使调停中日战争,中日双方都表示了接受德方的调停,不再扩大战事,日本也表示尊重中国的颜面,不进攻南京,协商休战.正在中方作和平准备的时候,不料日方背信弃义进攻南京扩大战争,以至局面失控不可收拾.日方虽然军力强大,但资源有限,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并得到世界爱好和平之国家民众的援助.日本长期消耗在中国势必造成国力衰竭,一旦周边有事将无力应付.这次中日战争,日本的许多元老重臣社会名流皆表反对.萱野这次挺身而出为和平奔走虽然没有成效,但也非常感激.现在中日关系关键还在日方,希望萱野回国后能够团结反战和平力量,以减少前途障碍.云云.
萱野返回上海后就觉得这个"和平"之水太深太浑,已经无心再为之奔走了,看了孔的信后,不置可否,两天后把信还给贾存德就回了东京.
日本方面得知香港会谈结果后,主和的一方以为可以考虑.但是主战一方被大大激怒,特别是那些少壮派陆军,大肆叫嚣要好好教训一下支那人.原来中方提的要求不只是说要恢复到七.七事变前的状态,而且还要天皇亲自下诏休战撤兵才可以由孔祥熙和板垣征四郎(时任日本陆相)商定会谈地点进行正式会谈.这一点极大地激怒了日本的少壮派军官.
萱野回国后,贾存德仍留在上海寻找和日方接触的机会.
他找到了他的旧日相识王子惠.这个王子惠这时已经是南京伪维新政府的实业部长,和日方的一些高层有密切关系.孔祥熙知道王的情况后,向王提议希望他辞去部长职务到日本串联团结日本的主和派抵制主战派,以利早日实现和平.
王子惠收到孔的建议后,表示愿意辞去伪职为和平奔走.于是孔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到东京去活动.
王子惠去了东京大约半年就回复说完成了孔交给的任务,并为贾存德牵了条连接驻华日军首脑板垣征四郎的线.
这时已经是一九四0年的上半年了.日本攻进武汉后,他们的处境也非常困难,经济军事都不许它再战,也无力再战,甚至已经是嗅到战败的味道了.所以日本方面也急于摆脱战争,巩固取得的战争成果.
于是板垣就自作主张向重庆方面提出了新的和谈条件.除了原有了两条,再加了三条,一是反对汪精卫建立政府,二是休战,三是撤兵.但是他的这个撤兵却不是蒋要求的撤到七.七事变前的状态,而是1939年底的状态.是日本撤到平汉线以东,长江以北,武汉由中日双方共管.甚至是中方可以驻城里,日方只能驻城外.而且他向孔表示,如果孔同意这五条,他可以立即亲自签署正式公文送达孔处,商定正式会谈的地点,进行正式的谈判.同时,他也告之中方,日方已经和英法签定协议封锁滇缅越南等公路,切断中国与外界的联系.
孔祥熙收到板垣的信息后,以为这些条件可以接受,于是向蒋中正报告.蒋听了孔的汇报后,开始只是轻描淡写地敷衍了一下.孔则进一步向蒋进言,说说这是一个机会,至少可以阻止汪精卫组织政府.搞得蒋对这个经济学博士大发雷霆,说,倭寇不退出国门言和者杀无赦.让孔碰了一鼻子灰.
其实蒋并不是说坚决反对和谈,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他还搞过一些和谈.马伯援去香港,他是知情的,并没有反对,而且恢复到七.七事变前的状态就是他的要求.但现在为什么如此动怒.蒋早就说过,中国不怕鲸吞,就怕蚕食.中国的精华都在沿海地区,如果同意日本现在的条件,把平汉路以东,长江以北这样广大的地区让给日本统治,中国其实就亡了.就算按孔的讲法,先缓过这口气,等后方的建设有个头绪了,再向日本清算不迟.日本取得这样广大的富饶之地,只会越来越强,中国根本就不可能向日本作最后的清算.所以,这回蒋是坚决的反驳了日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