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波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查看: 1753|回复: 4

不能用勇于牺牲的思路来省军费

[复制链接]

0

总参赛

0

总盈利

0

周盈利

球星

Rank: 6Rank: 6

积分
5362
精华
0
专家点
0
发表于 2008-10-15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我们过去批判唯武器论,这固然是对的,但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走向唯意志论。讲到以劣胜优总能和武器联系起来,好像一强调以劣胜优,就不需要发展武器装备。


  余爱水:以劣胜优的观点是不科学的,是不能够坚持的,尤其是一个大国,在战略上不能以以劣胜优为指导思想。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唯意志论的暴力论时指出:“总之,手枪战胜利剑,即使是最幼稚的公理论者在这里也应当明了,暴力不是单纯的意志行为,它要求促使意志行为实现的非常现实的前提,特别是工具,其中,较完善的战胜较不完善的;其次,这些工具必然是生产出来的,同时也可以说,较完善的暴力工具即一般所说的武器生产者,战胜较不完善的暴力工具的生产者;一句话,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军事文选》,第208页,军事科学院出版社,1977。)前苏联国防部长、军事家格列奇科指出:“精神因素同物质因素是不可分割的,同军队必需的武器、兵器及其它器材的保障,同全军人员的训练以及部队、分队的战斗合练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总和乃是决定武装力量战斗力的质量基础。列宁就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格列奇科:《苏维埃国家的武装力量》,中文1版,第六章,第22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我们过去曾经以劣势装备打败过优势装备的敌人,但那是无奈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够获取优势装备,再加上人的第一因素和决定作用,是不是比劣势装备取胜的把握更大?


  人和武器有四种关系,第一种是武器优人也优,第二种是武器优人不优,第三种是武器劣人优,第四种是武器劣人也不优。作为一个国家进行战略策划的时候,一定要谋求双赢,武器优人也优。只有这样,才有全胜的把握,尤其对中国是这样。这里面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澄清。


  1、人的因素不是单纯的思想政治因素、精神因素。


  2、不能把人和武器截然分开。人的因素第一、决定作用,人的综合素质的先进性总是要用物质的力量、武器装备的状况来检验的。武器装备的落后,历史地反映了人的第一因素、决定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3、人的决定因素发挥到高水平的时候,一个国家就会持久避免战争。


  4、在相当大程度上,发挥人的第一因素、决定作用,不仅要投入,而且要大投入。在特殊情况下,在人的投入上应比对物的投入、武器装备的投入还要大。对人的大投入,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个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二是人的培养和培训,三是一切与人的素质有关的各种保障。


  5、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意志,但是不能确立无视牺牲的战略。在制定国家的战略决策时,不能用现在的紧缩军费开支、紧缩投入来使得未来战争我们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


  6、人的第一因素、决定作用,人的因素的一部分思想政治因素、精神因素不是单纯用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获得的,同样需要依赖物质的支撑。


  7、我们不能造成这样一个结局:武器装备不如人,精神上也不如人。


  8、必须把人和武器捆在一起,同步协调发展。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在人和武器的关系上,就是要人和武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武器上去了人也要上去,人上去了武器也要上去。


  9、既能消灭敌人还能保存自己,是战争最大的胜利。如果我们在训练指导、作战规划上,重视前者,忽视后者,甚至放弃后者,只求战争胜利,不求人员生存,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更不是以人为本。


  10、军人的思想、才能都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1、要把军人当人看。军人是社会公民、国民的一部分。国民所享有的权力和待遇军人都应该享有。一个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都低下的背景下的军人,想培养很强的战斗精神几乎是不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总参赛

0

总盈利

0

周盈利

球星

Rank: 6Rank: 6

积分
5362
精华
0
专家点
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最根本的是为了实现国家、人民和广大官兵的根本利益。


  余爱水:以人为本就是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重要思想基础。以人为本是为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人民解放军为人民服务的最高表现就是保卫和平,为国家和人民提供和平的劳动生活环境,这是军人最神圣、最崇高的使命,也是最突出、最大的贡献,其它方面做多少事都无法与之相比。参加社会这个劳动、那个活动,都不是主要职能,必须首先认识到军队是干什么的。军队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体现在保卫人民上。同时,军人也要得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理解、支持和保护。在信息化战争中,不能继续沿袭以大量牺牲将士生命来换取胜利的作战思想。牺牲了几十万甚至百万人还说是战争的胜利,这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甚至不需要这样的胜利。军人的生命也应珍惜,也要得到保护,哪怕是在战争中,也需要尽一切可能把伤亡降到最低。这就需要对作战理论和指导原则进行重大调整,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使之产生革命性变化。


  笔者:为了所谓的胜利死多少人、花多大代价都不怕,这种观念是落后的。零伤亡不是美国人的专利,是战争发展的规律。


  余爱水:零伤亡是我们应该谋求的一个思想,也是我们可以达到的一个目标。我们的零伤亡不仅要体现在战争中、战场上,更要表现在推迟战争的发生、延长和平时间上。推迟战争发生、延长和平时间,要靠我们具备打赢的能力。打赢的能力越强,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就越低,和平持续的时间就越长。所以不要等到战争时期才去体现以人为本,要把以人为本贯穿平时军事斗争准备的全过程,贯穿在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之中。要用经费换生命,用投入换信念。要用加大国防投入、大力发展先进武器装备来换取和平,从而换取低伤亡、零伤亡,而决不能用勇于牺牲生命的思路和办法来节省军费投入,那样太残酷了,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


  笔者: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军队武器装备很好、很先进,人的素质很高,在世界人们的心目中这支军队很强大,可能它永远不会打仗。


  余爱水:它可以起到摄战、止战、消战的作用。人和武器的关系,要科学理性加以分析。从即时和现实的角度讲,当作战双方武器装备先进程度比较接近的时候,人的决定性因素就显示得越充分。当武器装备差距拉大特别是出现代差甚至隔代差时,这时人的决定性因素就会发生明显而重大的变化。武器装备处于明显劣势的一方,企图用所谓人的决定性因素去改变战争的结局几乎不可能,尤其在信息化战争的背景下。当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即使人的意志力很强,其实际作战效果也是很有限度的,同时人的智慧力也很难达到足够的水平。相反地,武器装备明显优的一方,它的意志力将会随着武器装备的优而更显示出优,它的智慧力也必然是优。因而取胜的把握更大。这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的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个战争规律。我们不能把人的决定作用变成一种幻想、梦想,到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状态。不能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要拿到战争规律中来检验,拿到战争游戏规则中来考验。


  笔者:这个时候的武器已经不是单纯物质了,已经把人的智慧凝结在里面了。


  余爱水:这个时候的武器已经成为“超人”了,武器上已经附着了人的“灵魂”,已经展现出人性、人格,装进了人的智慧、人的意志,其意志力、智慧力远远超过了人本身的意志力和智慧力。再勇敢的人也赶不上无人武器装备那样的“勇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总参赛

0

总盈利

0

周盈利

球星

Rank: 6Rank: 6

积分
5362
精华
0
专家点
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理性地认识人在新军事变革中的决定作用,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武器装备的关系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始终不变的定律


  ●失去智慧的勇敢精神将一事无成


  ●以劣胜优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科学发展观体现在人和武器的关系上,就是要人和武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笔者:我们对人的决定作用、决定因素,多年来大家都是认可的。但具体到推进军事变革,如何关注人,如何坚持和体现以人为本,如何充分发挥人的决定作用,在这些方面有些同志的认识还不够清晰,认为推进军事变革是一种物质的变化,一种体制编制的变化,一种武器装备的变化。那么,人在其中是怎样变化的?


  余爱水: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个最大的误区。新军事革命或叫新军事变革。首先是理论上的变革、思想上的变革、观念上的变革,所有这些都直接来源于人。只有思想理论和观念上的变革,才会引发一系列由此产生的行为和物质的变革,包括科技革命。理论和思想观念上的革命是一切革命的先导。没有这个革命,一切革命都不会发生。科技革命、装备上的革命、物质上的革命,都是思想理论革命的执行者、落实者、体现者。一切革命都发生在人的身上,都是由人引发的,都是人的意志的体现,都是由人操作的、评估的。新的军事革命第一位的是人的革命。


  笔者:现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出现,把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变革就是以武器装备、体制编制的变革为检验标志,没有看到高技术武器装备是人的创造性的物化,是人的思想革命、观念革命、理论革命的成果和趋势,是它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它的外化和转化。


  余爱水:新军事革命是由人来推动、操控、维护、发起、把握和评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总参赛

0

总盈利

0

周盈利

球星

Rank: 6Rank: 6

积分
5362
精华
0
专家点
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历史上,中国人最强调人的因素第一。为什么这些军事变革总不在中国这支军队首先发生?


  余爱水:我们以往讲人的因素第一,一个很大的偏差和误区,主要是讲人的精神、人的思想政治因素的第一,而没有很好地包含甚至排除了人的智力因素的第一,人的综合素质的第一。在信息化背景下,人的科技素质、文化素质、战略素质往往是占主导地位的,同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构成人的综合素质。我们用人的勇敢精神、牺牲精神、吃苦精神来包容和替代人的所有因素,这就发生了偏差。人的因素第一,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世界,乃至未来、永远的未来,都是一个始终不变的定律。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会历史,都是围着人来展开和运动的,不坚持以人为本,人不能成为第一因素,就没有人类历史的运动。


  笔者:在今天新军事变革不断深入、不断掀起高潮的时代,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从来没有这样高过,仅有一种吃苦的精神、不怕死的精神,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今天军事变革的需要。


  余爱水:甚至会成为负面的东西。人在没有获得科学素质之前的牺牲精神、吃苦精神,往往负面的作用大于正面作用。人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不高的情况下,越不怕吃苦、不怕死,越容易打败仗,越容易给事业和建设带来损失。这种吃苦和不怕死精神,只有在智慧的力量主导下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挥正确作用。


  笔者:武器装备处于机械化状态之前,以人力为主的时代,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对战争的胜利具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装备比较差的时候。在装备先进的时代,还停留在原来的认识上,以为只要不怕死、不怕苦,就可以战胜一切,这种思维延续到今天,是一切灾难的根源。


  余爱水:人的吃苦精神和智力呈现出这样的规律,在武器装备越落后越原始的时候,越是近距离大规模作战的时候,人的勇敢精神的作用越显得重要。越是武器装备现代化、信息化程度高的时候,人的勇敢精神与智慧相比,其份量就越来越显现衰减,而智慧的力量越来越上升。勇敢精神要寄托在智慧上,以智慧为平台、为载体,失去智慧的勇敢精神,将一事无成,茫然不知所措,会变得无能为力。


  笔者:科索沃战争时,当人们站在大桥上拉成人墙,很鼓舞人心,但结局那样悲惨,最后不战而败,只好举手投降。让人对人的勇敢精神产生质疑,光有勇敢是无能为力的。


  余爱水:表面上看好像是人对武器无能为力,实际上是人的因素本身的无能为力,是这个国家没有很好地坚持以人为本,没有很好的发挥人的作用的结果。人的作用,人的创造性、积极性,不单表现在现实上。人的因素第一、决定作用,是由一个久远的过去走到现在的,又由现在走到久远未来的历史过程。人的决定因素、决定作用不是就今天而言的,他是一个从过去就开始起作用、开始决定的,是过去人的第一因素、决定作用在今天的显现。今天的人的因素第一、人的决定作用在不断发挥,他产生的结果不仅仅在今天,更重要的在未来。一个国家武器装备落后,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落后,也是人的第一因素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人的决定作用没有体现的一种结果、一种表现。武器装备落后不仅仅是武器装备本身的问题,是人落后的标志。


  笔者:表面上看好像是武器不行,实际上现在的武器是人的智慧和武器本身的物质包括他的意志力的混合体。


  余爱水:它是人的代言人,是人的一种转化形式,是人的意志力和智慧力的转化形式。武器装备物质的东西是从人身上拿下来的意志力、智慧力的结晶。很难想象,一个国家武器装备长期落后,能说明这个国家军人的创造力、积极性和人的第一因素、人的决定作用得到了很好发挥。一个军队人的决定因素得到很好发挥,既使现在武器装备有些落后,未来的武器装备也一定会是先进的。人类战争的规律主体方向从来不是以劣胜优,以劣胜优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是违背竞争规律的。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我们可以找到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战例,但是这种战例在所有战例中所占比例很小很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总参赛

0

总盈利

0

周盈利

球星

Rank: 6Rank: 6

积分
5362
精华
0
专家点
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刻认识以人为本在军事领域的崭新价值


  ——专访战略学者、空军某基地政治委员余爱水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如何充分认识以人为本的巨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如何使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成为指导军队建设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如何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打造人民军队崭新的精神家园。最近,笔者围绕有关话题,专访了战略学者、空军某基地政治委员余爱水。


  ◎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理论价值、科学精神和本质内涵


  ●以人为本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精神财富


  ●以人为本是推进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笔者:胡锦涛主席强调,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思想。那么,如何在军事领域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崭新价值,以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首创精神,促进国防和军队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余爱水:以人为本,是个科学命题,是历史课题,也是时代课题。以人为本,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是指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最高追求目标。因此,管理上的人本观念的实质不是仅仅把人看成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还在于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目的。


  以人为本不分国界、不分年代,是各种思想流派的共识,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认识上各派殊途同归。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早就出现了主张以人为本的思想家和思想流派。认为“人者五行之秀气也”,是说天地万物之间,人是高于一切的。提出“国以人为本”、“得人者得天下”的思想。《管子》中明确指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霸形》篇提出“以民为本”的思想。《管子?霸言》篇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也。”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以人为本,是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核心价值观。西方从“古典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都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虽然有许多理论学派,但都在“以人为本”上逐步形成了共识。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所谓企业管理,最终就是人事管理。人事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


  以人为本,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观点。马克思讲,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军事领域里同样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中有“为将之道,当先治心”的名言。西方军事理论家也早就提出“人为战争之本”。我们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任何时候都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把是否坚持了以人为本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基本准则。


  以人为本和着时代的节拍呼之欲出、应运而生。新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对以人为本提出了最基本、最紧迫的要求。不坚持以人为本,就不能适应新军事变革的浪潮,就不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科学技术越发展,武器装备越先进,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人的要求就越高,与人的结合越紧密,越要坚持以人为本,越要体现人的价值、人的作用。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军队是武器装备先进而人是很落后的。美军是世界上武器装备一流的,它的人的现代化、人的素质也是世界一流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体能、智能的最高水准,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使人能更加科学、更加理性地操控当代军事、当代战争,使军事和战争朝着对自己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使战争中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过去的大比例伤亡的战争变成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的低伤亡战争,过去的世界性大战变为现在的局部性战争,过去的持久战变为现在的瞬间战。快捷达成战略企图和政治目的。这些都要靠人来实现,是以人为本的结果。只要我们在以人为本的认识上取得突破,就会取得工作和建设上的突破;只要在实践中突破以人为本上瓶颈,其它各种瓶颈便会随之而破,许多长期积压下来的疑难问题和现实重大问题就会得到快速有效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估波论坛

GMT+8, 2025-7-8 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