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从1993 年就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中国每天进口330 万桶石油,其中有80%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运抵回国的。有关人士开始担心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性可能会被潜在的敌人利用,在危机时掐断中国石油生命线。美国、印度和日本都有可能实施封锁,阻止中国进口石油。中国分析人士认为,保护石油供给和其它重要原材料运输是推动空军和海军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但是,虽然中国海军战斗力有明显的提高,但还不能足以保护石油运输的海上交通线。海军存在的不足还包括缺少必要的加油、修理和补给港口,缺乏足够数量的海上补给舰只支持远距离海上作战行动。另外,海军很少开展远航,而恰恰是这些远航能为执行海上交通线保护任务提供重要的训练和经验。
中国的一些潜在敌手拥有数十年的蓝水作战经验,有着一流的后勤保障能力,他们可以全球的港口进行补给,其作战思想和装备都有利于在公海上作战。中国分析人士认识到中外海军之间的差距,并正制定计划以应对潜在敌手切断中国石油供给线的各种努力。
本文首先讨论如何实施远距离封锁和中国对该类封锁行动的应对之道,随后讨论近距离封锁及其应对措施,以及护送封锁的可能性,最后讨论了针对中国运输和石油冶炼能力的能源拒止战略。
本文假设,如果面对敌手封锁,中国会限制和禁止私家车的使用,减少其它不必要的运输,向用户定量配发石油。这些措施会减少国内对石油的需求。也许单凭国内生产和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管道和铁路输送进来的石油就会满足需求。中国国产石油每天达到350 万桶,2010 年每天可达到400 万桶。为了进行比较,在美国为例,2004 财年,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行动,以及美军日常军事行动,每天仅消耗39.5 万桶石油。虽然在假设的背景下美军消耗石油的水平与中国军队石油消耗不直接发生关系,但这些数字表明即使中国打一场高强度战争,也有足够石油推动军事机器的运转,同时保证经济的发展,只不过前提是出口渠道和关键非能源进口继续不受影响。
本文作者认为,在实施封锁时,封锁国家在禁止中国石油进口的同时是不可能允许其它的原料持续运送至中国和和中国出口商品的。并且对出入中国港口的所有海上运输舰只进行全面的禁运所产生的影响比单独封锁石油运输船只强烈的多。但是本文对封锁的讨论主要是直接针对海上石油运输。远距离封锁
敌封锁国家对中国石油运输的封锁可以从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等咽喉要道开始,这两处地点都远离中国海岸线。中国分析人士的担心是有理由的,因为少量的战舰就可以有效切断中国的石油生命线。毕竟,远距离实施海上石油运输封锁对与中国发生冲突的外国政治决策者和军事计划者来说是一项非常吸引人的措施。如果敌手封锁成功,就会以很小规模的代价实现政治目标。另外,至少从目前看,中国的常规军事力量对这种封锁是无能为力的。
在敌手远距离封锁情形下,中国面对的最大困难是海军基地远离这些咽喉要道。中国海军舰只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次远洋航行外,基本上很少长时间远离本国海域,也缺少执行长时间、远距离任务的经验。中国海军后勤补给舰的数量不多,并且开展远距离作战补给经验不足,这更突显中国远距离作战行动的不足。另外,中国海军在远距离航行过程中很容易被敌手发现,因此在航行过程中,海军水面作战部队将在敌封锁部队所选择地点受到来自水下、水面和空中的攻击。中国军队可能采取的另外一种方案是采用空射巡航导弹对敌封锁舰只实施打击。由于飞行距离实在太远,敌封锁舰只可能很早就发现中国空军的来袭战机。并且中国空军缺少足够数量的空中加油机,这会对攻击行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中国空军的轰炸机和攻击机在远离大陆作战时容易受到敌地空导弹和陆基和航母舰载战斗机的攻击。中国空军拥有约90 架高性能苏-30 战斗机,这些战机可以飞抵马六甲海峡,对敌水面舰只实施攻击后返回基地,但是开展这样的攻击行动需要中国空军具有熟练的空中加油和远距离攻击作战能力。因而,中国空军目前不可能对敌封锁部队实施成功的空中攻击。但是,如果中国军队不断发展新的作战思想、提升装备作战力,积累丰富作战经验后是可以改变目前被动的局势的。中国也可以派出潜艇对敌手的封锁舰只构成威胁。但是中国的潜艇也存在不足。中国海军潜艇从大陆基地航行至马六甲海峡必须突破敌反潜部队的围追堵截,并且部分敌对国家的潜艇作战力量非常强。中国海军的柴油潜艇不得经常使用通气管,这使中国潜艇被发现和打击的机会增加。数量不多、噪音较大的核动力攻击潜艇也可从北海舰队部署,但其在航行过程中也易受攻击。中国海军潜艇也很少执行长时间的巡航任务,如何执行这些任务的经验也不多。如果敌手的封锁是在马六甲海峡进行,中国潜艇也难派上用场。
因为该海域水太浅,潜艇很难潜航和长时间执行任务。如果敌人的封锁是从西边的航线开始,那么中国海军的潜艇或是从海面航行通过马六甲海峡,做好被发现和被攻击的准备,或是围绕印度尼西亚群岛潜航,但是航程会更远,困难也会更大。由于众多原因,浅水极大限制了鱼雷的使用,至少在海峡的一部分水域中是不能使用的,这样潜艇就相当于丧失了杀伤力最高的一种武器。空射反舰巡航导弹的效力也有限,因为在繁忙的海峡中很难分清目标,不太可能对敌手舰只进行成功的攻击。在霍尔木兹海峡也是如此。中国海军的潜艇并不是执行反封锁行动的万能药,但是他们所构成的威胁并不可小视。中国海军“商”级或后续服役的不依赖空气推进柴油机潜艇比较安静,并且作战力较强,他们对敌手的水面舰只构成的威胁将会极大提升。
由于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有限,不能与进行远距离石油运输封锁的敌人进行直接对抗。但是中国可能在其它地方采取报复性措施,其中包括使用潜艇在敌封锁国家的港口和海军基地布雷,其它方式包括使用短程或中程弹道导弹打击地区目标或使用潜艇攻击敌封锁国家的补给舰只。有迹象表明,中国已经研发了类似战斧导弹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在不远的将来,远程轰炸机或潜艇发射的武器,可以打击一系列重要地区目标,这给予中国强大的不对称作战能力。中国海军也可以出动潜艇或伪装商船在通往敌人港口的航道上布雷。防御这些威胁将使敌封锁国家海军负担过重,他们不得不使各舰只在战区内处于战术防御状态,因此削弱了战区军事部队的整体作战力,因为他们还必须努力保护易受攻击的设施。中国也可以采取其它措施应对敌人的封锁,甚至包括使用核武器,尽管中国目前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如果敌封锁国家认为远距离封锁措施相对可行,那么实施这种策略也需要应对几个重大挑战。被抓捕的石油运输船只必须送往集结区,如果被捕船只船员不愿意合作,那么敌封锁舰只除了派遣舰只护航外,还必须派遣人员将被捕船只开往集结区。这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在很短时间里抓捕了多艘船只。许多军舰的船员不会操纵油轮,并且集结地的选择也是一个问题,因为东南亚国家可能公开回避支持与中国相敌对的国家。许多港口太浅而不能停靠超级油轮。除了被扣押的油轮外,敌封锁国家的部队还要面对如何处理被捕船员和被扣货物。油轮上的船员很多是国际船员,被俘船只和货主会向本国政府提出抗议,要求封锁国家释放被扣船只,这有可能出现封锁行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同一艘船只会被扣押几次。
石油贸易的灵活性使远距离封锁也难以实施。每天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油轮有52 艘,运载约1170 万桶石油。封锁国家海军必须确定哪艘油轮是驶往中国的。一般来说,悬挂中国国旗或为中国所有的舰只一般很容易辨认。但是中国进口石油的10%是由国内船只运输,事实是敌封锁部队必须识别和拦截其它90%的船只。在海湾至远东航线上大型油轮一般每艘运载200 万桶石油。这样只要两艘油轮就能运载中国日常进口的石油。但是,每天驶往中国的油轮可能为2-10 艘,而敌封锁舰只都必须对每艘通过海峡的油轮进行登船检查其提货单。拥有驶往日本、韩国、菲律宾或其它地区的合法提货单的油轮都会得到放行,而驶往中国的油轮会被扣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