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波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查看: 2123|回复: 1

印度军队实际上很惧怕中国

[复制链接]

0

总参赛

0

总盈利

0

周盈利

球星

Rank: 6Rank: 6

积分
5362
精华
0
专家点
0
发表于 2009-1-18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们对印度军队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印度那似乎无止境的大规模军购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印度对外军购的规模逐渐加大,力图通过大量购买国外先进武器使印度军队较快地实现现代化。近些年来,印度几乎每年都是国际军火市场上的最大买家。它的武器库里,有着来自前苏联(后来为俄罗斯)、美国、法国、瑞典、英国、捷克、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制造的武器,俨然是个万国武器博览会。通过多年来的大量进口,印度目前拥有了相当数量的先进武器,它的空军目前拥有的三代或三代半先进战斗机、先进的武装直升机的数量已领先于中国;它的海军已拥有了航空母舰;印度还于1998年进行了核试验,正式成为核俱乐部成员国;另外,印度的烈火系列导弹也已装备部队,其最远射程达到2500公里,据称可以打到中国首都北京。

  从表面上看起来,印度军队似乎已经拥有了现代化军队应当拥有的一切,它已经相当强大了。英国的军事评论家认为印度的海空军实力在亚洲是首屈一指,印度军队目前已成为一支兵力较庞大、兵种较齐全、装备较先进、训练较有素、实战能力较强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的军队。印度国内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持同样的观点,在满足了他们异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印度已迫不及待地要扩大自己的势力圈,它不仅要当南亚地区的霸主,还要向印度洋进军,成为印度洋上的主宰。与此同时,印度的某些政客和军队的强硬派人物还多次叫嚣要向中国复仇,给中国点颜色看看。

  说起中印关系,要溯源到1962年的那场边境冲突。那时,印度对中国持轻视的态度,在对两国实力、战斗力以及国际形势进行了一系列误判后,印度断然挑起边境争端,但遭到中国的迎头痛击,在东西两线全面惨败。当时的印度政府甚至考虑撤离新德里,向南逃避。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中国军队在战胜后并未乘胜追击,而是撤回到战前实际控制线,中国是打了胜仗却没收获利益。但这次失败,让印度人刻骨铭心,在以后的几十年内念念不忘,始终想找机会雪耻。中印两国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中国是印度的死敌巴基斯坦的坚定盟友,明里暗里地资助和扶持巴基斯坦对抗印度;印度不仅占着中国藏南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还半公开地支持DL集团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两国的关系真有点南亚地区冷战的味道。

  印度在装备了大量先进武器后,想和中国伸伸手,把当年丢了的场子找回来,似乎也有一定道理。印度国内的舆论也多次表达了这个倾向,前不久,印度外长公开宣称达旺地区是印度的领土,就是对中国的严重挑衅。这方面印度的嘴是很硬的,动不动就叫喊要与中国动武,似乎他们认为再打起来可稳操胜券。但从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的部署情况看,却是摆出一套防守的架子,象是准备应付中国的进攻。

  首先,据巴基斯坦方面的消息,近年来印度在靠近中巴印交界的边境地区开挖了两条大型军事隧道,用以作为导弹基地和屯兵设施,它装备的导弹射程为750公里左右,打击范围为中国境内的新藏公路和及中巴唯一的陆路通道——喀喇昆仑-吉尔吉特公路。这显然是一种防御的架势,让人想到七十年代我国为防御北方某邻国的军事入侵,在东北和华北构筑军事设施的历史。其次,印度军方强烈要求在靠近锡金的“手指”地区装备大量轻型坦克以应付解放军。轻型坦克的适宜作战地形是低山及丘陵地区,而这正是印度境内靠近边境的地形,这说明印度陆军是以在本土内进行防御坦克战为假想目标的。第三,印度最近在靠近中国西藏的贾斯坦邦沙漠进行了大规模的坦克战演习,宣称的目标虽是攻占青藏高原,给中国致命一击,但实际上明摆着在演练本土防御,因为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并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战。

  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看出:如果中印双方在边境一带发生规模比较大的武装冲突,还是印度比较吃亏,它对外的大肆叫嚣是在掩盖它的虚弱,是想确保自己已获得的既得利益。

  第一、中印两国的边境线长达409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其中东段是争议最大的地方,也是最可能爆发冲突的地方。如果这里发生了局部激烈冲突,那核心战区应基本上在其400—50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双方的空军和中短程导弹部队可有效攻击该范围内的对方目标。从边境向中国境内划500公里的范围,基本上是雪域高原或大漠戈壁,稍大点的城市也就是拉萨,而向印度境内划500公里,则全部进入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加尔各答也在攻击范围内。双方互殴甚至攻入对方领土,中国即使吃点亏也无关宏旨,而印度吃了亏可就惨了。

  第二、中国近来与缅甸的关系搞得火热,俨然有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趋势,中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向缅甸渗透的力度也很大。而印度东南的孟加拉国,虽然实力不济,但这个以前被称作东巴基斯坦的小国显然与中国的关系好些,是中国武器出口的主要购买者之一。中国拉上东面的缅甸、东南面的孟加拉国、西北面的巴基斯坦,已经形成对印度的包夹之势。尤其是印度东端的领土,战略态势更为不利,仅靠狭长的西里古里地狭与主体连接,最窄处仅20多公里。一旦战事爆发,中国军队派出强有力的兵团从锡金的“手指”地带出击,结合藏南和缅甸方向的兵力,就对该地区的印军构成战略包围,这里的印度第4军成了瓮中之鳖。这显而易见的事实使印度如坐针毡,惶恐不安。

  第三、虽然印度在边境一带部署了不少战斗机和中短程导弹,但它的导弹打击能力明显逊色于中国。中国在尖端武器方面的王牌就是第二炮兵部队,中国导弹的综合指挥能力、打击力、机动性、准确性和装备数量全面领先于印度,在这方面印度比中国差了一个级别。所以,战争如爆发,印度非常惧怕遭到中国导弹的强力打击,而它自己的导弹却很不争气,经常在发射中失控,连导弹落到哪儿了都搞不清,那还打什么?中国最近在青藏高原地区装备了部分机动力很强的DF-15导弹,把印度吓得够戗,急忙加强自己的导弹拦防系统,从以色列订购了18套“斯拜德尔”防空导弹系统以充实防御能力。

  第四、1962年的惨败使印度对中国陆军的战斗力充满了敬畏,直到现在,也还是对自己陆军的战斗力很不自信。尽管在双方边境地区的军队数量上印度已明显多于中国,但它仍不放心,最近又决定增加两个山地师(每个师1.5万人)到中印边境驻防,并优先更换边境山地师的老旧武器。

  第五、中国的军力发展相当迅速,现代化强军的进程显然超出印度先前的预料。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在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逐年大幅增加军费。这本来是在弥补原来的亏空,但这一下子使印度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优势又很快化为乌有。而且中国走的路子是引进先进武器与自行研究制造相结合的道路,自给能力强,军工系统自成体系,如果出现武器战损,中国的再补给能力明显好于印度。而印度过于依赖进口,自己的工业制造能力太差,只能是损失一件就再去买,显然经不起高强度对抗带来的消耗。

  综上所述,印度在中印军事对抗中劣势明显。所以,尽管它不断地发出豪言壮语,国内“精英”一再鼓动民众,贬低中国,但他那是嘴硬,是打肿脸充胖子,实际上在内心里,很多印度军界人士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比较明智地采取了守势。但印度也没放弃努力,它还是期望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完成对军队的整体改造,有效遏制中国。但可以这么说:中国和印度都好比是练武之人,中国本身就比印度要强健一些,武功也好些。中国既练内力(发展经济、建立完善的科研和工业系统)又练外家工夫(发展和购买先进武器),所以武功扎实,提高较快;印度选择了练邪派武功,内力很差,外家工夫倒是提高快,挺吓人。但两人一动手,邪派高手内力太差,非被打得吐血而亡不可。

  在这场较量中,中国始终处于比较从容的地位,脚踏实地,根据自己需要的轻重缓急来合理安排。而印度则心浮气躁,不切实际地与中国搞军备竞赛,把本不厚实的家底全抖出来买武器。现在武器的更新周期很快,他那些买来的家当在十来年内又落伍了,自己无法生产,又要大量购买。印度现在已经被拖得气喘吁吁了,照这样下去,不用打,他也有可能吐血而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总参赛

0

总盈利

0

周盈利

球员

Rank: 5Rank: 5

积分
2283
精华
0
专家点
0
发表于 2009-1-18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m101][em102][em116][em185][em1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估波论坛

GMT+8, 2025-7-6 05: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