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5日,曼德海峡西海岸,我军三艘舰艇正在编队等候第三次的护航行动。“吱吱吱”10时许,声呐系统突然传来一阵局促的告警声!一名反潜员警惕的盯着雷达屏幕,发现了异常:“好大一条大黑鲨,海盗没看见却等来一条大鲨鱼。”
通过声呐,我们给这条大鲨鱼测量了一下腰围和长短,得出结论:鲨鱼身呈圆锥形,长约70米,直径15米,有尖锐的利齿,还能发射20枚“毒刺”,属于凶恶的大黑鲨级别。
正当两艘军舰紧张搜索之际,突然,声呐回波信号消失。原来狡猾的大鲨鱼似乎也知道我们发现了它,凭借良好的静音系统和藏在水下约20米的优势左躲右藏,并开始吐出大量的伪装气雾,试图乘乱而逃。
10分钟后,“再次发现目标,方位西南,距离50链,比先前下潜约10米……”舰指挥所里传来声呐兵兴奋的声音。“大鲨鱼”一双贪婪的眼睛直指“微山湖”号,与此同时,鲨鱼发出强烈的干扰信号。
“报告舰长,方位西南,距离56链,目标丢失。”“海口”舰上又传来声呐班班长急促的报告声。
狡猾的“黑鲨”依然左右冲撞,时而下潜,时而挑衅,时而隐匿。但是再狡猾也逃不脱猎人的眼睛,三艘舰艇组成了铁桶阵,拉网合围这头“黑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可是潜艇仍然毫无踪迹。
面对暂时僵持的局面,“海口”舰长邹福全紧急停车试探大“鲨鱼”的目标。他果断的命令道:“声呐停止,用噪音方式工作,进行听测。”
战舰和鲨鱼就像两个剑拔弩张的角斗士,在大海中互相找寻对方的破绽,停车,会不会给“鲨鱼”制造更好的反扑机会?而不停车,我们只能干瞪眼盯着声呐屏幕,毫无收获……
“海口”舰上,指挥所全体号手都屏住呼吸,紧张的注视着战舰上各类仪表,捕捉这隐匿在大海深处大“鲨鱼”的讯息。
声呐班长头戴耳机,锐利的眼神直盯着声呐显示屏。仔细辨听着大海深处擦耳而过的每一个声音,听音员就是战舰的“顺风耳”,某种程度关系着战舰的存亡。他不敢有一丝懈意。把眼神调整到最佳状态。捕捉着“鲨鱼”的蛛丝马迹。突然他发现鲨鱼的主动声呐的信号。一定是这条大“鲨鱼”准备偷袭。
舰长命令:“两进三,加大航速!”锁定方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