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军事战略和建军计划
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提出了名为“两个转变”的新军事建设思想,其实质是军队要快速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到质量效能型的转变,全力提高作战潜力。1985~2000年,中国军队员额裁减约150万人,换装大量新式高技术武器装备。
在海湾战争中,数量远输对手的多国部队迅速、彻底地击败了实力强大、作战经验丰富的伊拉克军队,这令北京感到十分意外。北京得出的结论是,20世纪末的“军事革命”最终颠覆了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对敌数量优势”的概念。于是,中国军方在研究上世纪最后二十年发生的历次战争经验的基础上,于1999年前制定了《新一代作战条令》。
美围分析家认为,中国国防与安全政策的依据是“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总体来说,中国军政领导人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准备应付高强度、快节奏的有限规模的局部战争,中国不会首先挑起战争,但在受到外来威胁的情况下将会预先采取所有必要的抵御措施并随后消灭敌人,即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根据2020年以前的建军计划,中国的军事建设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到2010年,总体上完成先进高技术武器和技术兵器的换装,使解放军的火力和机动力达到世界主要国家的水平,确保能够有效应对任何规模的局部战争。与此同时,陆军仍将是兵力最多的军种,担负着完成消灭敌人的主要任务。海军将担负从海上方向保卫国家和捍卫中国“海洋权益”的重要任务。而空军训练中强调要独立实施空中进攻战役或与其它军种协同遂行战役和战役战术行动。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应于2008年部署完毕。至于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则重点完善陆基部分。
第二阶段,即2010~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应具备在境外使用各种军队集团遂行有限规模的作战行动的能力。这一阶段,应采取措施增强作战部队的打击火力,特别是远程打击火力。为此,将增加装备大口径火箭炮(如俄制“龙卷风”及中国国产型号)和战术、战役战术导弹的兵团数量。
第三阶段,即2015-2020年,解放军将具备对任何潜在敌人进行各种战争的能力,其中海军应具备在太平洋洋区(第三岛链,即夏威夷、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一线)作战的能力。
应特别指出,中同甚至已经制定好到2050年以前的武装力量发展计划。如2006年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所说,这一计划分三步走:2010年以前,将奠定坚实的基础;2020年以前,取得实质性进步;到本世纪中叶,将建成一支能在信息化战争中取胜的信息化军队。而在此以前,国家“应拥有一支与大同地位相适应并能在任何战争中战胜任何敌人的武装力量”。
五角大楼的分析家们特别强调,中国军队在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并广泛地利用了俄、美等围军队的经验。令美国人最为担忧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近地空间遂行作战行动的能力在持续提高,这不仅将使其具备直接摧毁航天器或从太空实施打击的能力,还将有效提高其通信、指挥、侦察和目标指示系统的效能。
中国的“三战”与“非对称作战”
《2020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系在“战争本质的变化——2020年前后的全球趋势”国际会议上提交的报告)的作者——美国国际问题专家达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