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就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不是生产力不足够,而是相对生产,人民的购买能力不足。
生产的东西卖不出了,所以生产就会停滞,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减缓,直至停产、破产。
如何使得社会生产能够保持持续增长,在内需不足的时候,必须要加大出口力度或者增加国家投资。
现在的问题是,洋人家里也没闲钱,甚至比我们还穷。
于其让我们宝贵的资源,让我们工人的劳动被标上廉价的标签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出口不如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
造航母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造航空母舰不单单只是生产航母,还要生产相配套的航母编队和舰载飞机、弹药补给。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带动钢铁产业,而且还可以带动机器制造、电子、仪器仪表、化工、计算机、航空、新型材料、科技研发等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换言之就是整个的工业链。
在经济萧条的现在,如果我们从现在起开始造航母,考虑到中国的大国地位和我们辽阔的海域,我们对航母的需要肯定不是一艘,小马以为,东海、黄海、南海三大中国海各配置三艘就应该造9艘,加上轮换维修的需要,应该在10艘以上。
这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可以创造数以十万计的工作岗位,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专家们的GDP说话,更是在万亿以上。
造航母除了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小马曾经说过,美元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的主导货币,成为国际交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其基础就是建立在美国全球配置的13艘航母编队之上。人民币要成为可以和美元相抗衡的强势货币,没有航母是不可能想象的。比如日元,永远都是美元的附庸。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是建立在资源消耗之上的生活方式。陆地的资源都是有数的,而海洋的资源是属于强者的。没有强大的海军,就没有对海洋资源的话语权和支配权。从整个民族的发展计,我们也需要一支强大的配备了航母的远洋海军。
与其把钱用来公车消费、出国考察、吃吃喝喝不如用来造中国的航母,与其把资源便宜的出口换美国的草纸,不如用来造中国的航母。
2009,造航空母舰,保经济增长,以强大的国力,迎共和国60大庆。
小马不是专家,有感而发。
新闻链接:欧盟拟对中国出口钢材征收25%临时反倾销税
上周四(1月15日),欧盟贸易专员艾希顿提出向中国进口的钢材征收25%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这一方案被通过,征税将从2月份开始生效,为期6个月。欧盟官员对该方案的投票结果即将公布,我国中小钢材企业已做好准备出口转内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