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行止
据2006年5月31日《商业周刊》的“新闻分析”,“金砖四国”(BRICs)竟然是临时“缀合”的名词,高盛素负盛名的环球经济学家占.奥尼尔,五月中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一个经济研讨会上发言,上台后知道其演词主题的大会主持人在他耳边“遇遇细语”(内容当然是记者事后打探出来),请他在俄罗斯、印度和中国(RIC)加上巴西,令这个“首字母编拼词”成为更加易上口和生动的BRIC(s);奥尼尔并非象牙塔学者,一切“有得斟酌”,为了讨好东道主,同时了解巴西经济“火红”,遂即席同意,其后亦对此四国作了一份轰动投资界的报告。有趣的是,中文传媒在翻译这个字时,似乎心存偏见,而偏见之源,是对中国的偏爱,因此才会把根本不是“字”的Bric译为砖(Brick),而且还前缀金字,成为妙不可言的金砖四国─把它翻给“鬼佬”听,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今镀金的四国,起码俄罗斯和巴西已成烂铜,印度大概只配称银,仍然金光闪闪的,只有肯定可以“保八”的中国!
在“金砖四国”的研究报告中,奥尼尔预测按照目前经济发展势头(即“如无意外”),至2040年,中国的GDP便超越美国;由于过去二、三年美国增长明显放缓,去年中以来还在衰退边缘徘徊,而中国发展势头仍佳,这对“钱银冤家”的贫富差距大幅收窄,奥尼尔于是把2040年提前至2027年;金融海啸美国首当其衝,中国则不动如山,不久之后,也许中国GDP超逾美国的年期会进一步提前。在这种形势下,中、美分道扬镳(decoupling)之说可能成真,这等于说对美输出不再是中国赖以增长及赚外汇的主要途径,中国坐拥二万亿美元,赚美元对中国来说已不是那麽重要,准此,美国打喷嚏中国绝不会伤风。中、美的利害关系既然不如前重要,“中美利加”(Chimerica)徒具虚名,中、美婚姻暗礁处处,“离婚”因此是意料中事。
不少看好中国经济崛起的论者,眼看华尔街中人如此贪婪,赤裸裸地“扒钱”,“完全没有社会责任”,认定金融海啸是美国作为世界屈指一数的经济大国沦落的开始,取而代之的,欧盟日本不消提,“金砖四国”亦只馀中国有此资格。与美国“离婚”后,中国可凭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上海合作组织”在地域性进而国际舞台上闯出新天地;于非洲中国亦有优势,因为冷战期美苏二大阵营无暇兼顾,中国遂乘隙小心经营,打好和非洲国家关系,如今已和有多个非洲国家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关系,现在再通过加强在这些资源大国的投资,进一步巩固双方友谊。从上述的“布局”看,中国毫无疑问已走上成为超级大国之路!
在经济发展中“定生死”的货币问题上,中国近来亦做了大量渐见成效的工作。人民币虽然仍非国际通货,充其量只能说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半流通—市场基本上接受政府不一定接受—而近月来中国和阿根廷、南韩、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和香港安排了六千五百亿元人民币(约合有九百五十亿美元)的“交换协定”(等于备用信贷),又决定至2020把上海建成“二个国际中心”(金融和航运中心),加上宣布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以至香港和澳门)开发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上周末在博鳌亚洲论坛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一系列包括“扩大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规模”、“财政部积极研究在香港发行人民币”等措施,为人民币成为国际流通货币迈出一大步。
人民币能否成为通币甚至与美元并肩,目前说之,尚嫌稍早。不过,作为贸易大国,中国致力稳定人民币汇价,理当如此。在亚当 |